首页 > 关于我们 > 新闻资讯

紫外成像仪TD120:电力运维的五大提升

紫外成像仪并非传统电力检测技术的“替代者”,而是“互补者”与“升级者”。

01从“事后判断”到“事前预警”

传统方法:除却人工肉眼直接观察到破损故障外,最常用的便是红外检测。红外原理是检测设备因电阻增大、接触不良、内部损耗等缺陷导致的发热效应。但从“初始阶段”到“发热可检测阶段”往往存在数天至数周的时间差,检测的是故障已经产生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形成的“结果”(温度异常),很难检测到早期、间歇性或尚未产生显著热效应的放电类缺陷。

紫外成像技术:其原理是直接捕捉电晕和表面电弧放电过程中释放出的紫外线(波长240-280nm)。紫外成像仪通过滤光片锁定该波段,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图像,直接呈现放电的位置、强度,能够在缺陷产生热效应之前,提前发现并定位放电点,实现从从“被动诊断”到“主动预警”的跨越,避免导致损失更大的计划外停电、设备损坏甚至灾难性事故的发生。TD120紫外灵敏度达到2.0×10⁻¹⁸ watt/cm²,在较小干扰度的场所可开启特有的紫外增强模式,算法优化、精度提高,相同条件下光子数更多,能更精准检测定位电晕、电弧等微小放电。

02从“人工遍巡”到“规模化快速扫描”

传统巡查:高度依赖巡检人员的经验和数量,对于细微裂纹、微小悬浮物或微弱放电,肉眼极难发现,漏检率高,且伴随电网规模扩大,山区河流地形复杂,人工难以全面覆盖。

紫外成像技术:紫外成像仪呈现直观的紫外光子分布图像,结合实时视频录制和照片拍摄功能,可完整记录放电的动态过程。这种“所见即所得”的可视化特性,使检测结果更易理解,即使是初级运维人员也能快速定位缺陷。TD120紫外成像仪将紫外和可见光精准叠加,自动同步对焦,响应迅速;外形设计小巧轻便,功能菜单智能易懂,上手轻松;功耗小,电池耐用,效率提升。

03从“干扰众多”到“突破限制”

传统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存在显著局限性:人工巡检完全依赖人员经验,在强光、雾天、下雨等条件下几乎无法开展有效检测。红外检测则依赖“温差”信号,不适用温差较小的极端情况。

紫外成像技术抗干扰能力强:TD120采用红相专利全日盲技术,不受太阳光影响;紫外光来自放电过程本身,不受环境温度干扰;紫外和可见光精准叠加,在雾、霾、雨等常见天气中仍能保持有效检测。开启TD120积分模式,根据不同干扰程度的检测环境,可调整积分数值,消除周边多余干扰。

04从“接触式风险”到“安全保障”

传统检测:通常需要靠近甚至接触设备,在高压环境下对巡检人员构成安全威胁;部分场景还需要人工登高检测(如检查杆塔顶部绝缘子)则面临高空坠落、工具掉落砸伤等风险。某些情况下甚至需要停电操作,不仅影响供电可靠性,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。

紫外成像技术:是一种非接触式远距离检测技术。无需设备停电,充分保证了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网的运行稳定性。特别适用于对变电站母线、高空绝缘子串、输电线路等难以接近的设备进行检测。TD120拥有500米激光测距,有效减少测量误差;同时支持11.2°x 8.4°/5.6°x 4.2°紫外双视场,2倍光学变焦,兼顾看远察近。既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,又大大保障了检测安全性。

05从“缺陷诊断”到“直观数据”

传统检测:人工肉眼判断以及温差判断一般只能显示故障点的位置,很难准确判断故障强度。面对大量人工检测数据,很难形成准确的系统文档留存对比。

紫外成像技术:通过光子数直观呈现故障点的位置及强度,实现了缺陷的“可视化”和“可量化”,极大提升了检测的精准度和客观性。TD120不光配备环境传感器可自动获取温度湿度写入照片,还可在使用时导入相关台账模板,自动生成台账报表,配合专业的分析和报告软件,更有利于放电强度分析和历史对比分析,为设备健康档案构建、缺陷发展趋势预测、检修计划制定提供数据支撑。






上一篇:海外展预告|红相科技与您相约中东狩猎及户外用品展览会,我们在阿布扎比等您!

下一篇:
Notice: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null in /www/wwwroot/ulirvision.com/single.php on line 50